面对脂肪瘤这一常见良性肿瘤,我常用的中药虽不过数百种,但方剂的组合与剂量的调整,却变化无穷。
今日来谈谈——夏枯草。
“夏枯草枯夏未枯,清风摇曳映朝霞。丹心独守疗疾苦,医道仁心映万家。”
365建站诗中的夏枯草,自古便载于《本草纲目》,夏日之时,叶枯而枝存,花序硕大,宛如金色麦穗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它味辛苦性寒,能清热散结,消肿解毒,被誉为“散结之要药”。临床多用于瘰疬、瘿瘤、乳痈肿痛、目赤肿痛等,常规用量是9~15g。
鉴于其清热散结之效,我亦常将此药用于脂肪瘤的治疗,剂量常在30~60g之间,特殊病例甚至用至90g。
患者李女士,48岁,主诉多发脂肪瘤。
症见:1.皮下多处结节,大小不一,触之柔软;2.身体肥胖,体重超标;3.时有局部胀痛,舌淡红。
患者之症,属痰湿瘀阻:1.本——脾虚湿盛身体肥胖、舌淡红苔白腻,均为脾虚湿盛之象。
2.标——痰瘀互结皮下结节、时有胀痛,乃痰瘀互结于局部所致。
治疗策略,先治标后治本:
一、化痰散结——夏枯草、浙贝母、海藻、昆布。重症需重剂,方能起沉疴。夏枯草用至90g,化痰散结之力倍增,同时清热解毒,配伍浙贝母、海藻、昆布,共奏软坚散结、消痰化瘀之功。
服药14剂,患者自感皮下结节变软,部分结节缩小,胀痛减轻,疗效显著。
二、健脾祛湿——白术、茯苓、泽泻、山楂。此四药合用,健脾益气,祛湿化痰,旨在正本清源,巩固疗效。
配合健脾祛湿方,续服28剂,皮下结节基本消散,体重有所下降,复查各项指标趋于正常。
方剂乃中医治病之精髓,犹如悟空之变化万千,善用、活用,方能显其神奇疗效。在脂肪瘤的治疗中,剂量的精准把握与方剂的巧妙组合,无疑是克敌制胜的关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